《九三学社史话》之读书分享 |
作者:张昱宁 发布时间:2021/6/10 浏览:46962次 |
翻阅《九三学社史话》,它不仅是一本能够轻松读懂九三学社的好书,更是一本好看的书。这本书通俗易懂地展现了社史,娓娓道来,既生动有趣,又引人深思。 分享这本书,我认为它有两个显著的特点。 一是本书把牢了一条主线。让人真切的感受到九三学社从孕育到诞生,从发展到今天,所经历的每一个重要节点,都体现出接受党的领导、与党亲密合作的主线。比如书中介绍,九三学社先贤们很多是以中共机关报《新华日报》结缘。因为抗战时期新华日报社社长潘梓年是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潘菽的兄长,因此缘故,九三学社创始人黄国璋、梁希、潘菽、金善宝、涂长望等都是《新华日报》的热心读者,他们与中共党组织的联系,大多是由潘菽通过《新华日报》实现的。书中记述了著名林学家梁希第一次读到《新华日报》时,对中国共产党抗日主张的由衷赞叹,他把《新华日报》看作真理的传播者,几乎到了饭可以不吃,《新华日报》不可一天不读的地步。九三学社发表对时局的宣言声明也好,看法意见也罢,主要也是靠《新华日报》实现的。这些都说明了九三先贤能够凝聚共识,中国共产党起着引路人的作用。又如,九三学社的创始人许德珩、劳君展夫妇与毛泽东很早就是朋友,他们的精神是完全一致的,当得知延安供应困难,即在北平买了火腿、怀表等物资转送毛泽东,后在重庆谈判期间毛泽东鼓励许德珩把九三座谈会建成一个永久性政治组织,新政协会议筹备期间,毛泽东亲自圈定许德珩参加会议,并要周恩来去找许德珩写一份九三学社情况报告,使之成为我国民主党派之一。正是有了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引领,为九三学社长期健康发展提供了可靠政治保障。 二是本书用史实发言。全书通过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的翔实史料展现了九三学社历史发展脉络,其中不乏鲜为人知的档案、资料。比如,抗战胜利前夕,九三学社创始人之一褚辅成与黄炎培等7位参政员专程前往延安为国共和谈奔走斡旋的过程。近年来,黄炎培在延安与毛泽东关于国家兴亡周期率的“窑洞对”成为时议,却不知那不过是褚辅成此行的一个花絮。比如,许德珩、袁翰青、樊弘三教授在当时民盟被解散、各民主党派的活动纷纷转入地下或转移到香港的情况下,有勇气在国统区公开发表演讲,号召中国青年走革命道路,这不能不给国民党反动派以极大的震动和打击。比如潘菽、谭其骧在文革期间,忍辱负重,不忘报国初心,坚信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利用挨整的间隙分别完成了50万字的《心理学简札》初稿和8巨册《中国历史地图集》。全书共讲述28位九三学社社员的光辉业绩和逸闻趣事,既有大家耳熟能详的许德珩、黎锦熙、涂长望、严济慈,也有鲜为人知的张西曼、税西恒、张雪岩;还有蜚声中外的科学家茅以升、邓稼先、王选、程开甲、陈芳允等。栩栩如生的人物、跌宕起伏的情节,使人感同身受。 未系统学习过社史的社员和入社不久的年轻社员,如果细细品读、慢慢回味,更能体会九三学社的魅力。(作者:社黄山市委副秘书长、青工委主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