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专题栏目 学习实践专栏 向潘建伟同志学习:我们赶快行动吧
向潘建伟同志学习:我们赶快行动吧
作者:卢正全    发布时间:2016/7/12    浏览:5707次

2005年我们安徽九三学社新添了一位成员,他和加入九三学社的其他成员一样,信仰民主与科学,为民主与科学已经奋斗过且将为民主与科学更加努力地继续奋斗着。他就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潘建伟教授。

潘建伟1992年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近代物理系毕业后出国深造,2001年回国后在母校组建量子实验室并任教授。从2004年起至今,他带领团队在基于光与冷原子的量子信息处理这一研究方向上开展了系统性的研究工作,为我国在新兴的量子信息产业抢占先机、成为领跑者奠定了坚实的科学基础。他主持完成的科研项目“多光子纠缠干涉度量”获得了2015年度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先后还获得过许多国际上的重大奖项,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因此,潘建伟教授成为科技报国的楷模、统一战线的尖兵,我们学习的又一榜样。我们为潘教授叫好,我们为潘教授骄傲:

好样的,一个响当当的九三人!

社会有分工,人各有特长,不同岗位上工作着的人们,辛勤耕耘共同推动者社会的和谐、繁荣和进步。我们伟大的祖国就是这样地走过来,这样地在前行,这样地毅然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高昂龙头,阔步挺胸。像潘建伟教授那样能身处于国内一流大学在科学前沿的阵地上从事基础研究毕竟不是每个科技工作者都能实现的梦想,就是实现了那样的梦想,也不是每个人都能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奖的。那样的人凤毛麟角!我们大多数九三社员一生或许都只能处于基层,从事着平凡的工作。可以说,绝大多数社员不可能有潘建伟教授那样的工作机会,也不可能有潘建伟教授那样重要的研究成果,也不可能成为两院院士。照此推断,难道我们大多数九三人就不能为国家做出贡献甚至于做出重大贡献吗?答案是否定的!在我们身边不就有很多九三社员在基层在普通的岗位上与潘教授一样光鲜亮丽,美丽动人吗?比如,以花为终身奋斗目标的蚌埠九三社员池金榜,退休前工作于蚌埠卷烟厂花房,“花工”了一生,练就了过硬的“花功”,他赠人玫瑰而自己余香四溢,赢得了社会的广泛尊重和赞誉,响名国内,因为花他身体健康、精神抖擞,实际年龄和精神年龄天壤之别。再如蚌埠铁路退休职工毛冠福,子承父业为铁路运营和建设耕耘了一生,退休后心系铁路,经常为铁路建设点赞,为参政议政工作奔波,为培养孙辈们的铁路情怀呕心沥血,他以自己的工作和“管见”而骄傲,经常略陈管见于九三刊物,供我们欣赏,激励我们前行,他始终坚信德高寿自长,满怀喜悦地迎接更加美好的明天。再看看地矿基层委员会的恵光汉吧。他是九三生九三长的地道九三诗人,生命力顽强,在诗坛独树一帜。重阳节活动他献诗,西安行他献诗,春天来了他献诗,春节走了他献诗,抗战纪念日他献诗……他献的诗,涉及面广,饱含真情和深情,亲切自然,蚌埠九三刊物上几乎期期有载,安徽九三刊物上经常刊用。在他的热情讴歌下,九三学社热气腾腾,砥砺前行个个争先。潘建伟教授是我们的楷模,池金榜、毛冠福、惠光汉等人也是我们的榜样。不管是不是两院院士,获没获得过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我认为他们一样伟大,一样值得我们学习。像池金榜、毛冠福、惠光汉这样的身边人,我们尤其感到亲切。这样耳熟能详的身边九三人举不枚举,对他们,九三人人人都敬重之仰望之追赶之。潘建伟、池金榜、毛冠福、惠光汉之所以能如此赢得人心,原因在何处?源于他们对民主和科学精神的信仰和执着追求!

民主与科学,是我们九三学社的灵魂,是我们高举的大旗,是我们终生追求的目标。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高举着它,赢得了新中国的建立;社会主义革命时期我们高举着它,取得了举世的成就。潘建伟高举着它,成为了两院院士,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高举着它,我们大多数人虽不能成为两院院士或获得国家科学技术奖之类的奖项,但我们会德艺双磬。高举这面大旗,你就能爱岗敬业、敢于奉献;高举这面大旗,你就能刻苦学习、孜孜以求;高举这面大旗,你就能脚踏实地,立足本职,心无旁骛,勇攀科学高峰。这么一面旗帜,我们能不高举吗?高举这面旗帜,我们就要像潘建伟这位科技报国的楷模、统一战线的尖兵学习,也要向身边的先进人物学习。其意义,不言自明:利国利人也利自己。学习潘建伟和身边的先进人物,一举三得,很有必要,大势所趋,在此我要呼吁我们九三社员,赶快行动吧!

谨以“河边淑气迎芳草,林下轻风待落梅。”文字结束此文,盼望学习潘建伟同志先进事迹活动热火朝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