振兴安徽茶产业,提升皖茶竞争力——社黄山市委主委顾家雯在省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的发言 |
作者:作者 发布时间:2011/1/5 浏览:5585次 |
安徽是全国重点产茶省,产茶历史悠久,品质优异,是全国十大名茶“黄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门红茶”、“六安瓜片”的原产地。进入新世纪以来,我省茶产业连续8年实现增产增收,茶叶收入已成为产区农村经济和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但和全国茶区的发展比较看,我省茶产业发展速度明显滞后,已从改革开放初期的全国第3位,滑落到第7位。为此,2008年我社专门组织界别委员和社内专家赴黄山、六安等重点茶区开展调研。
一、安徽茶产业发展现状 目前,全省12个市58个县(区)产茶,从事茶产业生产经营人数超过100万,涉及500多万茶农。现有茶园面积180多万亩,茶叶产量7.1万吨,产值21亿元,分别居全国第六位、第七位。出口茶叶2.13万吨,创汇3450万美元,居全国第4位。拥有初精制厂7000多座,各类茶叶机械11.1万台套。茶叶交易市场700多个,茶业合作组织200多家,拥有国内最早的安徽农大茶业系,安徽省茶叶研究所和黄山茶校,茶产业已成为全省一个民生产业,山区农村支柱产业。产业发展呈现四大特点:(1)基地建设成效显著,全省经三证(有机、绿色、无公害)认定的茶园达90%。(2)产业结构调整优化明显,名优茶已占总量的45%,占总产值72%。(3)龙头企业实力增强,全省已有中国茶叶行业百强企业14家,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7家。(4)品牌建设初见成效,拥有1个国家驰名商标,1个国家名牌农产品,13个省著名商标,5个省名牌产品。
二、存在主要问题
1、政府重视不够,缺少政策扶持。2003年茶叶虽被列为全省农业十大支柱产业,但发展政策不明确,缺少实质性举措。目前,省级每年仅安排300万元扶持资金用于无公害茶叶生产和农业产业化茶叶资金,这与3亿多省级农业扶持资金相比,政策扶持明显不足。
2、茶园基础条件差,亩效益低。我省相当部分茶园树龄老化,树势衰退,茶园覆盖度低,无性系良种茶园比重仅占11%,低于全国平均26%的水平。茶园单产仅39.4公斤/亩,只有全国平均水平的79%,茶园亩产值1015元/亩,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只有浙江的37%。
3、初制加工条件差,龙头企业规模不大。全省近7000座初精制厂,大部分厂房陈旧,设备简陋,管理粗放,卫生条件达不到要求,通过QS论证的仅占3%,茶厂改造任务十分艰巨。大多企业处于原始积累阶段,规模不大,企业和农户之间缺乏有效运作机制。2008年金融危机造成茶叶出口贸易量减少,企业融资困难。
4、农残隐患和茶叶掺杂使假现象依然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难以保证。2008年我省有多批茶叶出口检测农残超标,有的企业甚至被取消出口许可证。国内市场抽检也屡屡出现农残超标问题。加工中掺杂使假现象给茶叶质量安全和出口带来严重隐患。
5、品牌整合滞后,宣传推介不够。皖茶品牌多,整合滞后,管理较乱,产品标准化体系不健全,已成为做大做强茶品牌的瓶颈。皖茶缺乏整体策划宣传推介,茶文化促进严重滞后。
6、部门管理职能不顺,专业技术人员严重不足。省及市县茶产业主管部门职能,由农委承担,但省里确定省供销社为茶产业牵头单位,由于市县供销部门没有相应职能和人员承担,因此造成上下脱节。随乡镇体制改革,基层农技站茶叶技干严重流失,影响了现代茶业技术推广应用。
三、推进安徽茶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
1、加强领导,制定规划,出台扶持政策,建立省级茶叶发展专项资金。安徽省有着得天独厚的茶叶资源优势,发展茶叶不仅是一产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茶叶加工深加工也是发展二产的重要内容,茶旅游、茶文化更是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亮点。因此建议省政府把发展茶业经济作为山区民生经济来抓,作为山区现代农业突破口来抓,科学制定“全省茶产业发展规划”,研究出台扶持政策,建立省级茶产业发展资金,重点用于茶树良种推广、茶厂优化改造、品牌宣传推介、龙头企业培育。
2、组织实施“茶叶振兴计划”,全面提升茶叶综合实力。建议省政府组织实施“茶叶振兴计划”,安排项目资金。一要加强茶园基地建设,建立茶树良种补贴政策,加快良种推广步伐。加大低产茶园改造,积极探索茶园承包经营权流转方式,推进茶园规模化经营。二要加速茶厂优化改造,对达标茶厂给予政策补贴。完善农机具补贴政策,让一些大型成套茶机具纳入农机具补贴范围。加强标准化体系建设。三要培育扶持龙头企业,加强科技创新,加快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等茶叶深加工产品的开发。四要创新茶农合作组织运作模式,完善利益联结机制。
3、修订“安徽省农药管理条例”强化源头控制,确保茶叶质量安全。一是借鉴上海、浙江等省市经验,修订出台“安徽省农药等农业投入品市场管理条例”,恢复农药经营许可证制度,严把农药市场准入关。二是农业、质监、工商、食品药品监督等职能部门加大农药市场监管,对违反规定,销售使用茶园违禁农药,严厉查处。三是各地要创新病虫害防治队伍专业化新机制,实行“五统一”的统防统治办法,从根本上解决茶叶农残超标问题。四是加强对茶叶加工厂的监管,严厉打击茶叶掺杂使假行为,确保茶叶质量安全。
4、加大宣传推介,打造皖茶强势品牌。建议省里每年举办1~2次有特色、有震撼的大型茶事活动,借助媒体强势介入,加大皖茶宣传推介。突出重点,整体策划,打造几个有区域特色的皖茶强势品牌。要大力弘扬茶文化,做活茶文章。挖掘整理皖茶历史文化,在打造品牌过程中,注重构建企业文化,提升品牌的品味,把茶文化融入茶产业,把茶文化与徽文化与旅游业有机结合,用文化来提升产业层次促进发展。
5、明确职能,强化服务。建议省政府成立茶产业发展领导组,负责制定发展总体规划和具体政策措施,协调解决重大问题,组织实施“茶业振兴计划”,领导组办公室设在省农委。各重点产茶市县也要建立相应组织,各职能部门要强化服务意识,认真履行职责,加强技术指导和市场监管。加大金融支持,共同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用心用力做大做强安徽茶产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