萤火微光 汇聚星河 ——黄山九三学社社员王巧玲援藏工作纪实 |
作者:93hs 发布时间:2025/8/22 浏览:50次 |
在辽阔壮美的雪域高原,一位来自黄山的九三学社社员正以护理专业之长,如萤火般默默奉献,为提升边疆医疗护理水平贡献着自己的光和热。她就是九三学社黄山市人民医院支社社员、手术室副护士长王巧玲同志。投身短期援藏医疗工作以来,她以点点微光,践行着九三人的责任担当。 自抵达受援医院山南市人民医院,王巧玲同志以最快速度投入角色转换。面对条件相对艰苦并且缺氧的严峻考验,她以坚韧意志积极调整适应,深入临床一线,细致了解当地医院护理流程、技术短板及迫切需求,凭借在黄山市人民医院积累的丰富管理经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短期支援计划,为后续高效工作奠定坚实基础。
王巧玲深知,“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援藏的意义不仅在于解决眼前问题,更在于留下带不走的技术与理念。她将工作重心放在“传帮带”上,针对当地护理骨干进行“一对一”精准带教。她因地制宜,耐心指导,将先进的护理理念和急危重症护理知识倾囊相授,毫无保留地分享经验,悄然提升着护理安全运行效率和护理质量。她播撒下的知识与技能的种子,如同点点星火,在当地护理队伍中生根发芽;一点一滴的改进,如同微光汇聚,为雪域患者筑起更可靠的生命屏障。 王巧玲在藏期间,始终牢记九三学社“爱国、民主、科学”的优良传统,将服务高原人民健康作为首要职责。她视患者如亲人,用专业周到的护理守护生命安康。无论是在病房护理还是在外义诊,语言不通是横亘在她与藏族同胞间的第一道难关。王巧玲同志探索“无声沟通法”:手势关怀、深情接触,缓解听不懂汉语的藏族患者的焦虑;工作间隙,她主动向当地护士学习常用藏语词汇,用生涩的藏语沟通,当地藏族患者眼中闪现出惊喜与信任。一次,在外义诊,面对藏族老人因沟通不畅而显得不安时,王巧玲走到她身边,亲切地打了声招呼:“切若。”(您好),同时加上一遍遍手势比划沟通,最后老人理解并舒展了眉头,紧紧握住她的手,不断地说“瓜真切”......这无声的交流,如暖流般化解了隔阂,传递了超越语言的关爱。
王巧玲将文化敏感性融入工作细节,坚信优质护理必须扎根于对民族习俗的深切尊重。她说:“藏族同胞有着不同于汉族的信仰与习俗,面对藏族患者深厚的宗教情怀,我们要将信仰尊重置于首位;当酥油茶的饮食传统遇到营养科学,我们要用接受与改变的辩证智慧,避免生硬否定传统习惯。”她让严谨的护理工作充满了人文的温度。 “萤火微光,愿为其芒;涓滴细流,终成星河。”王巧玲在雪域高原的坚守与付出,正是九三学社社员服务社会、科技报国情怀的生动缩影。她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以专业的执着、无私的奉献和深厚的情谊,在平凡的护理岗位上释放着温暖而坚韧的光芒,为提升边疆地区医疗服务能力注入了强劲的黄山九三力量。 (供稿:魏修朵;审:王磊) |